一身軍裝,一朵紅花,一片丹心,一生信仰。
“沒穿軍裝是家里的兒子,穿上軍裝是祖國的兒子。一定要聽黨話、跟黨走。”那年春天,奶奶站在家門前給他送行,身旁大片的油菜花將一身軍裝的他映襯得更加挺拔。“放心吧,奶奶,我會成為有出息、有擔當的軍人。您要是想我了,就看看屋旁這棵松樹,它就像孫兒一樣,陪伴和保護著奶奶呢。”奶奶望向松樹,又望著孫兒,熱淚盈眶,與孫兒揮手告別。
在部隊,學習、訓練、實踐……他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他深知,作為一名軍人,只有勤學苦練,練就一身技藝,才能保衛家國。
屋旁的松樹長勢茂盛,奶奶邊忙活手頭的家務,邊抬眼望去,風吹過,松樹“沙沙”作響,奶奶知道,她的孫兒一定也在揮動著有力的臂膀,在部隊茁壯成長。
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正在部隊訓練的他參加了救援行動,主要負責火災現場外圍的警戒封控和機動備勤。在事發現場周圍,一條用泥石堆出的隔離帶,劃出了危險和安全的界限,散落著數千噸的有毒有害物和易燃易爆品,隨時可能會再次發生爆炸。他來不及多想,身為一名軍人,火災前線不退讓,用忠誠淬煉軍人的鋼鐵意志。
因優秀的表現,他被單位評為“先進個人”。3年后,他脫下軍裝,榮歸家鄉,更加偉岸挺拔。“我是軍人,也是黨員,哪里需要我,我依然會沖鋒在前。”奶奶欣慰地望著歸來的孫兒,滿心疼愛。
2021年12月27日,他在崗位值班。已是寒冬,氣溫低至零下4攝氏度,江面溫度更低。上午10點左右,一對夫妻駕駛輪船慢慢向如皋港長源國際碼頭靠近,船只停泊時,妻子出來檢查??壳闆r,因船舶甲板上結有薄冰,腳底打滑,不慎滑入江中。
接到指令后,他和同事第一時間趕到事故地點,把系有安全繩的救生圈拋給了落水大姐,讓她借助救生圈的浮力浮在上面。為了不耽擱救援時間,他毫不猶豫跳下護舷,一把抓住救生圈上的安全繩,將落水人員拉到身邊,緊緊護住她的安全,隨后在同事們的幫助下,將其拉上了岸。他在冰冷江水里浸泡了13分鐘,用軍人的錚錚鐵骨詮釋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事后,這對夫妻為他送來了錦旗,他只是笑笑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奶奶輕輕摩挲著那面錦旗,她說,這是孫兒當年胸前的大紅花變的。是啊,退伍軍人不褪色,一顆火紅的心永遠向著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疫情襲來,他又沖在了疫情防控最前線。在單位里,他是“紅袖套”“小喇叭”,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身著紅馬甲、手戴紅袖套,在執勤崗位上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一輛電動車、一只小喇叭是他的日常“標配”。工作閑暇之余,他就騎著電動車圍著碼頭轉,讓每個角落都能聽到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和健康衛生小知識。休息日里,他是社區志愿者,負責出入社區居民的信息登記、體溫測量等工作。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他叫張佳鑫,是一名“90后”,如皋港長源國際碼頭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在基層一線彰顯“軍人風骨”。□通訊員金曉玲